保研之旅终于差不多画上句号了,在教育部系统上接受完预录取通知,平静地回房间睡了一觉,醒来坐到电脑桌前,鼠标机械性地点着steam上林林总总的游戏,最后还是移到右上角将其关掉了。
记录一下这一年走过的路吧,我想。
从大一入学时,一直到大三上学期过完寒假,我都从未有过要读研的想法,大一的高数上和高数下是我大学唯二的两门七十多分的学科,这让我对考研产生了恐惧,尤其是家里人经常把让我考研的事挂在嘴边,我对这件事更多的是一份厌恶。
是的,厌恶。
高中三年是我不太愿意去回忆的一段时光,平庸的自己总觉得能成为书里能够逆袭的主人公,一直在糟糕的环境里做着糟糕的蠢事。后来,高考发挥既没有失常,也没有超常,上了一所符合自己所在水平的大学,在一所文科学校读着唯一的工科专业,这大概也是家里人让我考研的主要原因吧。
在大学的事情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,总之自身发展意外的还不错,于是借鉴着上一届师兄的经验,在大三上的那个寒假前后(也就是今年的一、二月份)开启了我的实习投递之旅,从零开始的面经准备,数十次的简历修改,几十次的boss求职记录,最后在二月底拿到了安恒的实习offer。不过由于一些原因最后放弃了这个offer,三月初到电信一家旗下子公司的安全部门去做了安服仔。
上下班的高峰,长时间的通勤,可支配时间的骤减,突然的落差感让我起初非常不适应,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,这是我以后想要过的生活吗?这一段时间,我见识到了一些人,也亲身体会到了一些事情。之后经过几晚的深思熟虑,是为了短暂的逃避社会也好,是为了更好的前途发展也罢,读研的想法从萌生衍变成了坚定。
到四月初,我递交了辞职申请,结束了只持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,开始买考研辅导资料,同时也向辅导员询问学院保研的相关政策。后面便制定了大致规划,竞赛获奖多就主攻保研,获奖少就主攻考研。
五月份,我开始在平板记录着每天要做的事,开始复习着最不擅长的高数,开始了解什么是夏令营什么是预推免,开始不断地争取着每一次竞赛的机会。就这样,一直到了七月份,进度在朝着目标的方向上磕磕绊绊地推进着,期间懵懵懂懂地尝试参加了个别夏令营(虽然结果惨淡),好在竞赛也终于开始有了一些成果。
郑州、福州、上海、桂林、北京、南宁。
得益于这些线下决赛的机会,也得益于我的队友,仅是几个月的时间,我便去到了比自己这二十多年加起来还要多的地方,品尝到了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,见识到了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。
当然也拿到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奖项。
八月份,开始每天在图书馆准备复试内容——口语、专业知识、自我介绍、中英文问题。并且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——联系导师。
同Xp0int队长交流得知其战队的指导老师也是硕导,并且课题组研究的也是网络攻防的方向,我便向老师发了一封自荐邮件,得到老师肯定的回复并加了微信后,我鼓起勇气同老师约了时间去其办公室拜访,欣喜的是老师非常健谈,待我也十分热情,同我详细地介绍了他课题组的环境与情况,我也向他表达了如果保研成功想加入他课题组的决心。
九月份,最关键的一个月,也是内耗最严重的的一个月。好几个竞赛要么奖状没发,要么连获奖文件都没有。一天,两天,到校内提交推免材料的前一天,上海比赛的奖状到了,提交材料的当天,国赛获奖证明的盖章文件发了,那一周里为了打印跑了不下十次图书馆。待到提交完材料,只剩下焦虑地等待,尤其是确定加分那天之后,得知自己处在边缘的位置,每天坐在实验室里等待着保研名额的消息,竟突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孤独,当时也写了一个随笔:
今天是去教务处确定加分的第三天,
心理状态很微妙,不想待在宿舍躺平,
还是照样瞪着自行车来到实验室坐着,如同以往。
电脑打开微信,将其最小化窗口,
呆呆地望着屏幕,
期待着下方突然亮起的那一小块橙色,
好似在路边等车,
每来一辆准备靠边的车,心里便咯噔一下——“会是这辆吗?”
......
“不是”。
于是默默地看着属于这辆车的客人
开门、上座、关门、离去,
继而把目光重新转向路口。
很压抑,想找人诉说,
但思来想去不知同谁说、说什么。
不知为何,实验室不算冷清,
同学弟学妹们也相处的比较熟了,
但总觉比之前期末在实验室单独备考时更加孤独。
应该是缺少感同身受的人罢。
点开某社交软件,
能看到许多和我同样不安的人们,
一些人选择在这里肆意抒情,
一些人选择在下面随声附和,
一些人只是想看到上面那些人的存在,
他们都渴望从中能获取些许认同感,
从而“缓解”过量的焦虑——
我也一样。
盼望着,终于等到了学校官网名额分配通知那天,看着同去年一样的名额数量,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。之后便赶忙查看各个学校预推免的时间,打印材料、报名、准备。暨大是报名的学校中最早复试的,并且除了面试外还有笔试,当时报完名离复试只有四天的时间,便又是一阵紧锣密鼓。
或许是造化弄人,离复试还有两天的时间,扁桃体发炎推门而至,随之而来的还有38.5度的发烧,吃完布洛芬硬撑到了第二天上午(也就是复试的前一天),无果,下午跑去医院输水,一直输到晚上,我以为我会感到崩溃,但是并没有,相反我内心十分的平静。复试那天上午烧退了,顶着刀片嗓面了暨大、华师、本校、深大。
这些学校也都拿到了offer。
29号确定完志愿那刻,这场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保研路便告一段落了,没有那些公众号上双非逆袭九八五的轰轰烈烈,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成长。
最后就借用余华老师在《在细雨中呼喊》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随笔吧。
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,
而是回到了孤独之中,
以真正的我,开始了独自的生活,
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,
到最后才知道,
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,
在世间,本就是各人下雪,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。
2023.10.1 记